[TOC]
LinkedList同时实现了List接口和Deque接口,也就是说它既可以看作一个顺序容器,又可以看作一个队列(Queue),同时又可以看作一个栈(Stack)。这样看来,LinkedList简直就是个全能冠军。当你需要使用栈或者队列时,可以考虑使用LinkedList,一方面是因为Java官方已经声明不建议使用Stack类,更遗憾的是,Java里根本没有一个叫做Queue的类(它是个接口名字)。关于栈或队列,现在的首选是ArrayDeque,它有着比LinkedList(当作栈或队列使用时)有着更好的性能。
LinkedList的实现方式决定了所有跟下标相关的操作都是线性时间,而在首段或者末尾删除元素只需要常数时间。为追求效率LinkedList没有实现同步(synchronized),如果需要多个线程并发访问,可以先采用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
方法对其进行包装。
LinkedLists实现
底层数据结构
LinkedList底层通过双向链表实现,本节将着重讲解插入和删除元素时双向链表的维护过程,也即是之间解跟List接口相关的函数,而将Queue和Stack以及Deque相关的知识放在下一节讲。双向链表的每个节点用内部类Node表示。LinkedList通过first
和last
引用分别指向链表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注意这里没有所谓的哑元,当链表为空的时候first
和last
都指向null
。
1 | transient int size = 0; |
构造函数
1 | public LinkedList() { |
getFirst(),getLast()
1 | public E getFirst() { |
removeFirst(),removeLast(),remove(e),remove(index)
remove()
方法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删除跟指定元素相等的第一个元素remove(Object o)
,另一个是删除指定下标处的元素remove(int index)
。
删除元素 - 指的是删除第一次出现的这个元素, 如果没有这个元素,则返回false;判读的依据是equals方法, 如果equals,则直接unlink这个node;由于LinkedList可存放null元素,故也可以删除第一次出现null的元素;
1 |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
remove(int index)
使用的是下标计数, 只需要判断该index是否有元素即可,如果有则直接unlink这个node。
1 |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
删除head元素
1 | public E removeFirst() { |
删除last元素
1 | public E removeLast() { |
add()
add()\方法有两个版本,一个是add(E e)
,该方法在*LinkedList*的末尾插入元素,因为有last
指向链表末尾,在末尾插入元素的花费是常数时间。只需要简单修改几个相关引用即可;另一个是add(int index, E element)
,该方法是在指定下表处插入元素,需要先通过线性查找找到具体位置,然后修改相关引用完成插入操作。
1 | public boolean add(E e) { |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当index==size时,等同于add(E e); 如果不是,则分两步:1.先根据index找到要插入的位置,即node(index)方法;2.修改引用,完成插入操作。
1 |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
上面代码中的node(int index)
函数有一点小小的trick,因为链表双向的,可以从开始往后找,也可以从结尾往前找,具体朝那个方向找取决于条件index < (size >> 1)
,也即是index是靠近前端还是后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linkedList通过index检索元素的效率没有arrayList高。
1 | Node<E> node(int index) { |
addAll()
addAll(index, c) 实现方式并不是直接调用add(index,e)来实现,主要是因为效率的问题,另一个是fail-fast中modCount只会增加1次;
1 | public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