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IOC的理解
Ioc—Inversion of Control,即“控制反转”,不是什么技术,而是一种设计思想。在Java开发中,Ioc意味着将你设计好的对象交给容器控制,而不是传统的在你的对象内部直接控制。如何理解好Ioc呢?理解好Ioc的关键是要明确“谁控制谁,控制什么,为何是反转(有反转就应该有正转了),哪些方面反转了”,那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
●谁控制谁,控制什么:传统Java SE程序设计,我们直接在对象内部通过new进行创建对象,是程序主动去创建依赖对象;而IoC是有专门一个容器来创建这些对象,即由Ioc容器来控制对 象的创建;谁控制谁?当然是IoC 容器控制了对象;控制什么?那就是主要控制了外部资源获取(不只是对象包括比如文件等)。
●为何是反转,哪些方面反转了:有反转就有正转,传统应用程序是由我们自己在对象中主动控制去直接获取依赖对象,也就是正转;而反转则是由容器来帮忙创建及注入依赖对象;为何是反转?因为由容器帮我们查找及注入依赖对象,对象只是被动的接受依赖对象,所以是反转;哪些方面反转了?依赖对象的获取被反转了。
第一个过程是Resource资源定位。这个Resouce指的是BeanDefinition的资源定位。这个过程就是容器找数据的过程,就像水桶装水需要先找到水一样。
第二个过程这个载入过程是把用户定义好的Bean表示成Ioc容器内部的数据结构,而这个容器内部的数据结构就是BeanDefition。
1 | refresh() |
第三个过程是向IOC容器注册这些BeanDefinition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将前面的BeanDefition保存到HashMap中的过程。
Spring中Bean的实例化过程图示
测试的代码
1 | public class HelloService { |
1 | public class HelloServiceTest { |
1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1 | <dependency> |
BeanPostProcessor
BeanPostProcessor 是 bean 实例化时的后置处理器,包含两个方法,其源码如下:
1 | public interface BeanPostProcessor { |
BeanPostProcessor 是 Spring 框架的一个扩展点,通过实现 BeanPostProcessor 接口,我们就可插手 bean 实例化的过程。比如大家熟悉的 AOP 就是在 bean 实例后期间将切面逻辑织入 bean 实例中的,AOP 也正是通过 BeanPostProcessor 和 IOC 容器建立起了联系。这里我来演示一下 BeanPostProcessor 的使用方式,如下:
1 | /** |
FactoryBean
FactoryBean?看起来是不是很像 BeanFactory 孪生兄弟。不错,他们看起来很像,但是他们是不一样的。FactoryBean 是一种工厂 bean,与普通的 bean 不一样,FactoryBean 是一种可以产生 bean 的 bean,好吧说起来很绕嘴。FactoryBean 是一个接口,我们可以实现这个接口。下面演示一下:
1 | public class HelloFactoryBean implements FactoryBean<Hello> { |
配置如下:
1 | <bean id="helloFactory" class="xyz.coolblog.service.HelloFactoryBean"/> |
测试代码如下:
1 |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ContextTest { |
测试结果如下:
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当我们调用 getBean(“helloFactory”) 时,ApplicationContext 会返回一个 Hello 对象,该对象是 HelloFactoryBean 的 getObject 方法所创建的。如果我们想获取 HelloFactoryBean 本身,则可以在 helloFactory 前加上一个前缀&
,即&helloFactory
。
GetBean
简单说一下本章的内容安排吧,在本章的开始,也就是2.1节,我将会分析getBean(String)
方法整体的实现逻辑。但不会分析它所调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将会在后续几节中依次进行分析。那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 getBean(String) 方法是如何实现的吧。
2.1 俯瞰 getBean(String) 源码
在本小节,我们先从战略上俯瞰 getBean(String) 方法的实现源码。代码如下:
1 | public Object getBean(String name) throws BeansException { |
以上就是getBean(String)
和doGetBean(String, Class, Object[], boolean)
两个方法的分析。代码很长,需要一点耐心阅读。为了凸显方法的主逻辑,大家可以对代码进行一定的删减,删除一些日志和异常代码,也可以删除一些不是很重要的逻辑。另外由于 doGetBean 方法调用了其他的很多方法,在看代码时,经常会忘掉 doGetBean 所调用的方法是怎么实现的。比如 getSingleton 方法出现了两次,但两个方法并不同,在看第二个的 getSingleton 方法时,可能会忘掉第一个 getSingleton 是怎么实现的。另外,如果你想对比两个重载方法的异同,在 IDEA 里跳来跳去也是很不方便。为此,我使用了 sublime 进行分屏,左屏是删减后的 doGetBean 方法,右屏是 doGetBean 调用的一些方法,这样看起来会方便一点。忘了某个方法的实现逻辑后,可以到右屏查看,也可进行对比。分屏效果如下:
这里我为了演示,删除了不少东西。大家可以按需进行删减,并配上注释,辅助理解。
看完了源码,下面我来简单总结一下 doGetBean 的执行流程。如下:
1.转换 beanName
1 | 1. <beanName, bean>,beanName 中是没有 & 这个字符的。所以我们需要 |
2.从缓存中获取实例
1 | 对于单例 bean,Spring 容器只会实例化一次。后续再次获取时,只需直接从缓存里获取即可,无需且不能再次实例化(否则单例就没意义了) |
4.若上面的条件不成立,则到父容器中查找 beanName 对有的 bean 实例,存在则直接返回
5.若父容器中不存在,则进行下一步操作 – 合并 BeanDefinition
1 | Spring 支持配置继承,在 标签中可以使用`parent`属性配置父类 bean。这样子类 bean 可以继承父类 bean 的配置信息,同时也可覆盖父类中的配置。比如下面的配置: |
6.处理 depends-on 依赖
7.创建并缓存 bean
8.调用 getObjectForBeanInstance 方法,并按 name 规则返回相应的 bean 实例
9.按需转换 bean 类型,并返回转换后的 bean 实例。
以上步骤对应的流程图如下:
2.2 beanName 转换
在获取 bean 实例之前,Spring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对参数 name 进行转换。转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处理以字符 & 开头的 name,防止 BeanFactory 无法找到与 name 对应的 bean 实例。第二个是处理别名问题,Spring 不会存储 <别名, bean 实例> 这种映射,仅会存储 <beanName, bean>。所以,同样是为了避免 BeanFactory 找不到 name 对应的 bean 的实例,对于别名也要进行转换。接下来,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转换的过程,如下:
1 | protected String transformedBeanName(String name) { |
2.3 从缓存中获取 bean 实例
对于单例 bean,Spring 容器只会实例化一次。后续再次获取时,只需直接从缓存里获取即可,无需且不能再次实例化(否则单例就没意义了)。从缓存中取 bean 实例的方法是getSingleton(String)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方法实现方式吧。如下:
1 | public Object getSingleton(String beanName) { |
上面的代码虽然不长,但是涉及到了好几个缓存集合。如果不知道这些缓存的用途是什么,上面源码可能就很难弄懂了。这几个缓存集合用的很频繁,在后面的代码中还会出现,所以这里介绍一下。如下:
缓存 | 用途 |
---|---|
singletonObjects | 用于存放完全初始化好的 bean,从该缓存中取出的 bean 可以直接使用 |
earlySingletonObjects | 用于存放还在初始化中的 bean,用于解决循环依赖 |
singletonFactories | 用于存放 bean 工厂。bean 工厂所产生的 bean 是还未完成初始化的 bean。如代码所示,bean 工厂所生成的对象最终会被缓存到 earlySingletonObjects 中 |
关于 getSingleton 先说到这里,getSingleton 源码并不多。但涉及到了循环依赖的相关逻辑,如果对这一块不理解可能不知道代码所云。等后面分析循环依赖的时候,我会再次分析这个方法,所以暂时不理解也没关系。
2.4 合并父 BeanDefinition 与子 BeanDefinition
Spring 支持配置继承,在 标签中可以使用parent
属性配置父类 bean。这样子类 bean 可以继承父类 bean 的配置信息,同时也可覆盖父类中的配置。比如下面的配置:
1 | <bean id="hello" class="xyz.coolblog.innerbean.Hello"> |
如上所示,hello-child 配置继承自 hello。hello-child 未配置 class 属性,这里我们让它继承父配置中的 class 属性。然后我们写点代码测试一下,如下:
1 | String configLocation = "application-parent-bean.xml"; |
测试结果如下:
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出,hello-child 在未配置 class 的属性下也实例化成功了,表明它成功继承了父配置的 class 属性。
看完代码演示,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源码吧。如下:
1 | protected RootBeanDefinition getMergedLocalBeanDefinition(String beanName) throws BeansException { |
上面的源码虽然有点长,但好在逻辑不是很复杂。加上我在源码里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注解,我想耐心看一下还是可以看懂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2.5 从 FactoryBean 中获取 bean 实例
在经过前面这么多的步骤处理后,到这里差不多就接近 doGetBean 方法的尾声了。在本节中,我们来看看从 FactoryBean 实现类中获取 bean 实例的过程。关于 FactoryBean 的用法,我在导读那篇文章中已经演示过,这里就不再次说明了。那接下来,我们直入主题吧,相关的源码如下:
1 | protected Object getObjectForBeanInstance( |
上面的源码分析完了,代码虽长,但整体逻辑不是很复杂,这里简单总结一下。getObjectForBeanInstance 及它所调用的方法主要做了如下几件事情:
- 检测参数 beanInstance 的类型,如果是非 FactoryBean 类型的 bean,直接返回
- 检测 FactoryBean 实现类是否单例类型,针对单例和非单例类型进行不同处理
- 对于单例 FactoryBean,先从缓存里获取 FactoryBean 生成的实例
- 若缓存未命中,则调用 FactoryBean.getObject() 方法生成实例,并放入缓存中
- 对于非单例的 FactoryBean,每次直接创建新的实例即可,无需缓存
- 如果 shouldPostProcess = true,不管是单例还是非单例 FactoryBean 生成的实例,都要进行后置处理
本节涉及到了 FactoryBean 和后置处理两个特性,关于这两个特性,不熟悉的同学可以参考我在导读一文中的说明,这里就不过多解释了。
3. 总结
到这里,Spring IOC 容器获取 bean 实例这一块的内容就分析完了。如果大家是初次阅读 Spring 的源码,看不懂也没关系。多看几遍,认证思考一下,相信是能看得懂的。另外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以上的源码分析有误的地方,还望多指教,谢了。
好了,本文先到这里。又到周五了,祝大家在即将到来的周末玩的开心。over.
CreateBean 源码分析
2.1 创建 bean 实例的入口
在正式分析createBean(String, RootBeanDefinition, Object[])
方法前,我们先来看看 createBean 方法是在哪里被调用的。如下:
1 | public T doGetBean(...) { |
上面是 doGetBean 方法的代码片段,从中可以发现 createBean 方法。createBean 方法被匿名工厂类的 getObject 方法包裹,但这个匿名工厂类对象并未直接调用 getObject 方法。而是将自身作为参数传给了getSingleton(String, ObjectFactory)
方法,那么我们接下来再去看看一下getSingleton(String, ObjectFactory) 方法的实现。如下:
1 | public Object getSingleton(String beanName, ObjectFactory<?> singletonFactory) { |
上面的方法逻辑不是很复杂,这里简单总结一下。如下:
- 先从 singletonObjects 集合获取 bean 实例,若不为空,则直接返回
- 若为空,进入创建 bean 实例阶段。先将 beanName 添加到 singletonsCurrentlyInCreation
- 通过 getObject 方法调用 createBean 方法创建 bean 实例
- 将 beanName 从 singletonsCurrentlyInCreation 集合中移除
- 将 <beanName, singletonObject> 映射缓存到 singletonObjects 集合中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 createBean 方法在何处被调用的。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深入 createBean 方法的源码中,来看看这个方法具体都做了什么事情。
2.2 createBean 方法全貌
createBean 和 getBean 方法类似,基本上都是空壳方法,只不过 createBean 的逻辑稍微多点,多做了一些事情。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方法的实现逻辑,如下:
1 | protected Object createBean(String beanName, RootBeanDefinition mbd, Object[] args) throws BeanCreationException { |
上面的代码不长,代码的执行流程比较容易看出,这里罗列一下:
- 解析 bean 类型
- 处理 lookup-method 和 replace-method 配置
- 在 bean 初始化前应用后置处理,若后置处理返回的 bean 不为空,则直接返回
- 若上一步后置处理返回的 bean 为空,则调用 doCreateBean 创建 bean 实例
下面我会分节对第2、3和4步的流程进行分析,步骤1的详细实现大家有兴趣的话,就自己去看看吧。
2.2.1 验证和准备 override 方法
当用户配置了 lookup-method 和 replace-method 时,Spring 需要对目标 bean 进行增强。在增强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也就是 prepareMethodOverrides 中的逻辑。下面来看看这个方法的源码:
1 | public void prepareMethodOverrides() throws BeanDefinitionValidationException { |
上面的源码中,prepareMethodOverrides
方法循环调用了prepareMethodOverride
方法,并没其他的太多逻辑。主要准备工作都是在 prepareMethodOverride 方法中进行的,所以我们重点关注一下这个方法。prepareMethodOverride 这个方法主要用于获取指定方法的方法数量 count,并根据 count 的值进行相应的处理。count = 0 时,表明方法不存在,此时抛出异常。count = 1 时,设置 MethodOverride 对象的overloaded
成员变量为 false。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前标注名称mo.getMethodName()
的方法不存在重载,在使用 CGLIB 增强阶段就不需要进行校验,直接找到某个方法进行增强即可。
上面的方法没太多的逻辑,比较简单,就先分析到这里。
2.2.2 bean 实例化前的后置处理
后置处理是 Spring 的一个拓展点,用户通过实现 BeanPostProcessor 接口,并将实现类配置到 Spring 的配置文件中(或者使用注解),即可在 bean 初始化前后进行自定义操作。关于后置处理较为详细的说明,可以参考我的了一篇文章Spring IOC 容器源码分析系列文章导读,这里就不赘述了。下面我们来看看 createBean 方法中的后置处理逻辑,如下:
1 | protected Object resolveBeforeInstantiation(String beanName, RootBeanDefinition mbd) { |
在 resolveBeforeInstantiation 方法中,当前置处理方法返回的 bean 不为空时,后置处理才会被执行。前置处理器是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类型的,该种类型的处理器一般用在 Spring 框架内部,比如 AOP 模块中的AbstractAutoProxyCreator
抽象类间接实现了这个接口中的 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
方法,所以 AOP 可以在这个方法中生成为目标类的代理对象。不过我在调试的过程中,发现 AOP 在此处生成代理对象是有条件的。一般情况下条件都不成立,也就不会在此处生成代理对象。至于这个条件为什么不成立,因 AOP 这一块的源码我还没来得及看,所以暂时还无法解答。等我看过 AOP 模块的源码后,我再来尝试分析这个条件。
2.2.3 调用 doCreateBean 方法创建 bean
这一节,我们来分析一下doCreateBean
方法的源码。在 Spring 中,做事情的方法基本上都是以do
开头的,doCreateBean 也不例外。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方法都做了哪些事情。
1 | protected Object doCreateBean(final String beanName, final RootBeanDefinition mbd, final Object[] args) |
上面的注释比较多,分析的应该比较详细的。不过有一部分代码我暂时没看懂,就不分析了,见谅。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doCreateBean 方法的执行流程吧,如下:
- 从缓存中获取 BeanWrapper 实现类对象,并清理相关记录
- 若未命中缓存,则创建 bean 实例,并将实例包裹在 BeanWrapper 实现类对象中返回
- 应用 MergedBeanDefinitionPostProcessor 后置处理器相关逻辑
- 根据条件决定是否提前暴露 bean 的早期引用(early reference),用于处理循环依赖问题
- 调用 populateBean 方法向 bean 实例中填充属性
- 调用 initializeBean 方法完成余下的初始化工作
- 注册销毁逻辑
doCreateBean 方法的流程比较复杂,步骤略多。由此也可了解到创建一个 bean 还是很复杂的,这中间要做的事情繁多。比如填充属性、对 BeanPostProcessor 拓展点提供支持等。以上的步骤对应的方法具体是怎样实现的,本篇文章并不打算展开分析。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会单独写文章分析几个逻辑比较复杂的步骤。有兴趣的阅读的朋友可以稍微等待一下,相关文章本周会陆续进行更新。
3. 总结
到这里,createBean 方法及其所调用的方法的源码就分析完了。总的来说,createBean 方法还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多看几遍才能理清一些头绪。由于 createBean 方法比较复杂,对于以上的源码分析,我并不能保证不出错。如果有写错的地方,还请大家指点迷津。毕竟当局者迷,作为作者,我很难意识到哪里写的有问题。
好了,本篇文章到此结束。谢谢阅读。
循环依赖
1. 简介
本文,我们来看一下 Spring 是如何解决循环依赖问题的。在本篇文章中,我会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循环依赖。然后,进入源码分析阶段。为了更好的说明 Spring 解决循环依赖的办法,我将会从获取 bean 的方法getBean(String)
开始,把整个调用过程梳理一遍。梳理完后,再来详细分析源码。通过这几步的讲解,希望让大家能够弄懂什么是循环依赖,以及如何解循环依赖。
循环依赖相关的源码本身不是很复杂,不过这里要先介绍大量的前置知识。不然这些源码看起来很简单,但读起来可能却也不知所云。那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循环依赖。
2. 背景知识
2.1 什么是循环依赖
所谓的循环依赖是指,A 依赖 B,B 又依赖 A,它们之间形成了循环依赖。或者是 A 依赖 B,B 依赖 C,C 又依赖 A。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如下:
这里以两个类直接相互依赖为例,他们的实现代码可能如下:
1 | public class BeanB { |
配置信息如下:
1 | <bean id="beanA" class="xyz.coolblog.BeanA"> |
IOC 容器在读到上面的配置时,会按照顺序,先去实例化 beanA。然后发现 beanA 依赖于 beanB,接在又去实例化 beanB。实例化 beanB 时,发现 beanB 又依赖于 beanA。如果容器不处理循环依赖的话,容器会无限执行上面的流程,直到内存溢出,程序崩溃。当然,Spring 是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的。在容器再次发现 beanB 依赖于 beanA 时,容器会获取 beanA 对象的一个早期的引用(early reference),并把这个早期引用注入到 beanB 中,让 beanB 先完成实例化。beanB 完成实例化,beanA 就可以获取到 beanB 的引用,beanA 随之完成实例化。这里大家可能不知道“早期引用”是什么意思,这里先别着急,我会在下一章进行说明。
好了,本章先到这里,我们继续往下看。
2.2 一些缓存的介绍
在进行源码分析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缓存的定义。如下:
1 | /** Cache of singleton objects: bean name --> bean instance */ |
根据缓存变量上面的注释,大家应该能大致了解他们的用途。我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吧:
缓存 | 用途 |
---|---|
singletonObjects | 用于存放完全初始化好的 bean,从该缓存中取出的 bean 可以直接使用 |
earlySingletonObjects | 存放原始的 bean 对象(尚未填充属性),用于解决循环依赖 |
singletonFactories | 存放 bean 工厂对象,用于解决循环依赖 |
上一章提到了”早期引用“,所谓的”早期引用“是指向原始对象的引用。所谓的原始对象是指刚创建好的对象,但还未填充属性。这样讲大家不知道大家听明白了没,不过没听明白也不要紧。简单做个实验就知道了,这里我们先定义一个对象 Room:
1 | /** Room 包含了一些电器 */ |
配置如下:
1 | <bean id="room" class="xyz.coolblog.demo.Room"> |
我们先看一下完全实例化好后的 bean 长什么样的。如下:
从调试信息中可以看得出,Room 的每个成员变量都被赋上值了。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原始的 bean 对象”长的是什么样的,如下:
结果比较明显了,所有字段都是 null。这里的 bean 和上面的 bean 指向的是同一个对象Room@1567
,但现在这个对象所有字段都是 null,我们把这种对象成为原始的对象。形象点说,上面的 bean 对象是一个装修好的房子,可以拎包入住了。而这里的 bean 对象还是个毛坯房,还要装修一下(填充属性)才行。
2.3 回顾获取 bean 的过程
本节,我们来了解从 Spring IOC 容器中获取 bean 实例的流程(简化版),这对我们后续的源码分析会有比较大的帮助。先看图: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张图,这张图是一个简化后的流程图。开始流程图中只有一条执行路径,在条件 sharedInstance != null 这里出现了岔路,形成了绿色和红色两条路径。在上图中,读取/添加缓存的方法我用蓝色的框和☆标注了出来。至于虚线的箭头,和虚线框里的路径,这个下面会说到。
我来按照上面的图,分析一下整个流程的执行顺序。这个流程从 getBean 方法开始,getBean 是个空壳方法,所有逻辑都在 doGetBean 方法中。doGetBean 首先会调用 getSingleton(beanName) 方法获取 sharedInstance,sharedInstance 可能是完全实例化好的 bean,也可能是一个原始的 bean,当然也有可能是 null。如果不为 null,则走绿色的那条路径。再经 getObjectForBeanInstance 这一步处理后,绿色的这条执行路径就结束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红色的那条执行路径,也就是 sharedInstance = null 的情况。在第一次获取某个 bean 的时候,缓存中是没有记录的,所以这个时候要走创建逻辑。上图中的 getSingleton(beanName, new ObjectFactory<Object>() {...})
方法会创建一个 bean 实例,上图虚线路径指的是 getSingleton 方法内部调用的两个方法,其逻辑如下:
1 | public Object getSingleton(String beanName, ObjectFactory<?> singletonFactory) { |
如上所示,getSingleton 会在内部先调用 getObject 方法创建 singletonObject,然后再调用 addSingleton 将 singletonObject 放入缓存中。getObject 在内部代用了 createBean 方法,createBean 方法基本上也属于空壳方法,更多的逻辑是写在 doCreateBean 方法中的。doCreateBean 方法中的逻辑很多,其首先调用了 createBeanInstance 方法创建了一个原始的 bean 对象,随后调用 addSingletonFactory 方法向缓存中添加单例 bean 工厂,从该工厂可以获取原始对象的引用,也就是所谓的“早期引用”。再之后,继续调用 populateBean 方法向原始 bean 对象中填充属性,并解析依赖。getObject 执行完成后,会返回完全实例化好的 bean。紧接着再调用 addSingleton 把完全实例化好的 bean 对象放入缓存中。到这里,红色执行路径差不多也就要结束的。
我这里没有把 getObject、addSingleton 方法和 getSingleton(String, ObjectFactory) 并列画在红色的路径里,目的是想简化一下方法的调用栈(都画进来有点复杂)。我们可以进一步简化上面的调用流程,比如下面:
这个流程看起来是不是简单多了,命中缓存走绿色路径,未命中走红色的创建路径。好了,本节先到这。
3. 源码分析
好了,经过前面的铺垫,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深入源码一探究竟了,想必大家已等不及了。那我不卖关子了,下面我们按照方法的调用顺序,依次来看一下循环依赖相关的代码。如下:
1 | protected <T> T doGetBean( |
上面的源码中,doGetBean 所调用的方法 getSingleton(String) 是一个空壳方法,其主要逻辑在 getSingleton(String, boolean) 中。该方法逻辑比较简单,首先从 singletonObjects 缓存中获取 bean 实例。若未命中,再去 earlySingletonObjects 缓存中获取原始 bean 实例。如果仍未命中,则从 singletonFactory 缓存中获取 ObjectFactory 对象,然后再调用 getObject 方法获取原始 bean 实例的应用,也就是早期引用。获取成功后,将该实例放入 earlySingletonObjects 缓存中,并将 ObjectFactory 对象从 singletonFactories 移除。看完这个方法,我们再来看看 getSingleton(String, ObjectFactory) 方法,这个方法也是在 doGetBean 中被调用的。这次我会把 doGetBean 的代码多贴一点出来,如下:
1 | protected <T> T doGetBean( |
这里的代码逻辑和我在 2.3 回顾获取 bean 的过程
一节的最后贴的主流程图已经很接近了,对照那张图和代码中的注释,大家应该可以理解 doGetBean 方法了。继续往下看:
1 | public Object getSingleton(String beanName, ObjectFactory<?> singletonFactory) { |
上面的代码中包含两步操作,第一步操作是调用 getObject 创建 bean 实例,第二步是调用 addSingleton 方法将创建好的 bean 放入缓存中。代码逻辑并不复杂,相信大家都能看懂。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往下看,这次分析的是 doCreateBean 中的一些逻辑。如下:
1 | protected Object doCreateBean(final String beanName, final RootBeanDefinition mbd, final Object[] args) |
上面的代码简化了不少,不过看起来仍有点复杂。好在,上面代码的主线逻辑比较简单,由三个方法组成。如下:
1 | 1. 创建原始 bean 实例 → createBeanInstance(beanName, mbd, args) |
到这里,本节涉及到的源码就分析完了。可是看完源码后,我们似乎仍然不知道这些源码是如何解决循环依赖问题的。难道本篇文章就到这里了吗?答案是否。下面我来解答这个问题,这里我还是以 BeanA 和 BeanB 两个类相互依赖为例。在上面的方法调用中,有几个关键的地方,下面一一列举出来:
1. 创建原始 bean 对象
1 | instanceWrapper = createBeanInstance(beanName, mbd, args); |
假设 beanA 先被创建,创建后的原始对象为 BeanA@1234
,上面代码中的 bean 变量指向就是这个对象。
2. 暴露早期引用
1 | addSingletonFactory(beanName, new ObjectFactory<Object>() { |
beanA 指向的原始对象创建好后,就开始把指向原始对象的引用通过 ObjectFactory 暴露出去。getEarlyBeanReference 方法的第三个参数 bean 指向的正是 createBeanInstance 方法创建出原始 bean 对象 BeanA@1234。
3. 解析依赖
1 | populateBean(beanName, mbd, instanceWrapper); |
populateBean 用于向 beanA 这个原始对象中填充属性,当它检测到 beanA 依赖于 beanB 时,会首先去实例化 beanB。beanB 在此方法处也会解析自己的依赖,当它检测到 beanA 这个依赖,于是调用 BeanFactry.getBean(“beanA”) 这个方法,从容器中获取 beanA。
4. 获取早期引用
1 | protected Object getSingleton(String beanName, boolean allowEarlyReference) { |
接着上面的步骤讲,populateBean 调用 BeanFactry.getBean(“beanA”) 以获取 beanB 的依赖。getBean(“beanA”) 会先调用 getSingleton(“beanA”),尝试从缓存中获取 beanA。此时由于 beanA 还没完全实例化好,于是 this.singletonObjects.get(“beanA”) 返回 null。接着 this.earlySingletonObjects.get(“beanA”) 也返回空,因为 beanA 早期引用还没放入到这个缓存中。最后调用 singletonFactory.getObject() 返回 singletonObject,此时 singletonObject != null。singletonObject 指向 BeanA@1234,也就是 createBeanInstance 创建的原始对象。此时 beanB 获取到了这个原始对象的引用,beanB 就能顺利完成实例化。beanB 完成实例化后,beanA 就能获取到 beanB 所指向的实例,beanA 随之也完成了实例化工作。由于 beanB.beanA 和 beanA 指向的是同一个对象 BeanA@1234,所以 beanB 中的 beanA 此时也处于可用状态了。
以上的过程对应下面的流程图:
4. 总结
到这里,本篇文章差不多就快写完了,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没。这篇文章在前面做了大量的铺垫,然后再进行源码分析。相比于我之前写的几篇文章,本篇文章所对应的源码难度上比之前简单一些。但说实话也不好写,我本来只想简单介绍一下背景知识,然后直接进行源码分析。但是又怕有的朋友看不懂,所以还是用了大篇幅介绍的背景知识。这样写,可能有的朋友觉得比较啰嗦。但是考虑到大家的水平不一,为了保证让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所以还是尽量写的详细一点。本篇文章总的来说写的还是有点累的,花了一些心思思考怎么安排章节顺序,怎么简化代码和画图。如果大家看完这篇文章,觉得还不错的话,不妨给个赞吧,也算是对我的鼓励吧。
由于个人的技术能力有限,若文章有错误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指出来。好了,本篇文章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阅读。
初始化的工作
1. 简介
本篇文章是“Spring IOC 容器源码分析”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文章,本篇文章所分析的对象是 initializeBean 方法,该方法用于对已完成属性填充的 bean 做最后的初始化工作。相较于之前几篇文章所分析的源码,initializeBean 的源码相对比较简单,大家可以愉快的阅读。好了,其他的不多说了,我们直入主题吧。
2. 源码分析
本章我们来分析一下 initializeBean 方法的源码。在完成分析后,还是像往常一样,把方法的执行流程列出来。好了,看源码吧:
1 | protected Object initializeBean(final String beanName, final Object bean, RootBeanDefinition mbd) { |
以上就是 initializeBean 方法的逻辑,很简单是不是。该方法做了如下几件事情:
- 检测 bean 是否实现了 *Aware 类型接口,若实现,则向 bean 中注入相应的对象
- 执行 bean 初始化前置操作
- 执行初始化操作
- 执行 bean 初始化后置操作
在上面的流程中,我们又发现了后置处理器的踪影。如果大家阅读过 Spring 的源码,会发现后置处理器在 Spring 源码中多次出现过。后置处理器是 Spring 拓展点之一,通过实现后置处理器 BeanPostProcessor 接口,我们就可以插手 bean 的初始化过程。比如大家所熟悉的 AOP 就是在后置处理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 方法中向目标对象中织如切面逻辑的。关于“前置处理”和“后置处理”相关的源码,这里就不分析了,大家有兴趣自己去看一下。接下来分析一下 invokeAwareMethods 和 invokeInitMethods 方法,如下:
1 | private void invokeAwareMethods(final String beanName, final Object bean) { |
invokeAwareMethods 方法的逻辑很简单,一句话总结:根据 bean 所实现的 Aware 的类型,向 bean 中注入不同类型的对象。
1 | protected void invokeInitMethods(String beanName, final Object bean, RootBeanDefinition mbd) |
invokeInitMethods 方法用于执行初始化方法,也不复杂,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