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HashMap
众所周知,HashMap的底层结构是数组和链表组成的,不过在jdk1.7和jdk1.8中具体实现略有不同。
jdk1.7
介绍成员变量:
- 初始化桶大小,因为底层是数组,所以这是数组默认的大小。
- 桶最大值。
- 默认的负载因子(0.75)
- table真正存放数据的数组。
- map存放数量的大小
- 桶大小,可在构造函数时显式指定。
- 负载因子,可在构造函数时显式指定。
负载因子
源代码
1 | public HashMap() { |
- 给定的默认容量为16,负载因子为0.75.
- Map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往里面存放数据,当数量达到了
16 * 0.75 = 12
就需要将当前16的容量进行扩容,而扩容这个过程涉及到rehash(重新哈希)、复制数据等操作,所有非常消耗性能。 - 因此通常建议能提前预估HashMap的大小最好,尽量的减少扩容带来的额外性能损耗。
1 | Ideally, under random hashCodes, the frequency of |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在理想情况下,使用随机哈希码,节点出现的频率在hash桶中遵循泊松分布,同时给出了桶中元素个数和概率的对照表。
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到当桶中元素到达8个的时候,概率已经变得非常小,也就是说用0.75作为加载因子,每个碰撞位置的链表长度超过8个是几乎不可能的。
好了,再深挖就要挖到统计学那边去了,就此打住,重申一下使用hash容器请尽量指定初始容量,且是2的幂次方。
关于泊淞分布的知识请看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5/06/poisson-distribution.html#comment-356111
Entry
1 | transient Entry<K,V>[] table = (Entry<K,V>[]) EMPTY_TABLE; |
Entry是Hashmap中的一个内部类,从他的成员变量很容易看出:
- key就是写入时的键
- value自然就是值
- 开始的时候就提到HashMap是由数组和链表组成,所以这个next就是用于实现链表结构
- hash存放的是当前key的hashcode
put
1 |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
- 判断当前数组是否需要初始化
- 如果key为空,则put一个空值进去
- 根据key计算hashcode
- 根据计算的hashcode定位index的桶
- 如果桶是一个链表,则需要遍历判断里面的hashcode、key是否和传入的key相等,如果相等则进行覆盖,并返回原来的值
- 如果桶是空的,说明当前位置没有数据存入,此时新增一个Entry对象写入当前位置。
1 |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
- 当调用addEntry写入Entry时需要判断是否需要扩容
- 如果需要就进行两倍扩充,并将当前的key重新hash并定位。
- 而在createEntry中会将当前位置的桶传入到新建的桶中,如果当前桶油值就会在位置形成链表。
get
1 |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
- 首先根据key计算hashcode,然后定位具体的桶
- 判断该位置是否为链表
- 不是链接就根据key和hashcode是否相等来返回值
- 为链表则需要遍历直到key和hashcode相等就返回值
- 啥都没得,就返回null
jdk1.8
不知道 1.7 的实现大家看出需要优化的点没有?
其实一个很明显的地方就是链表
当 Hash 冲突严重时,在桶上形成的链表会变的越来越长,这样在查询时的效率就会越来越低;时间复杂度为 O(N)
。
看看成员变量
1 |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 aka 16 |
TREEIFY_THRESHOLD
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的阈值。- HashEntry 修改为 Node。
- Node 的核心组成其实也是和 1.7 中的 HashEntry 一样,存放的都是
key value hashcode next
等数据。
put
- 判断当前桶是否为空,空的就需要初始化(resize中会判断是否进行初始化)
- 根据当前key的hashcode定位到具体的桶中并判断是否为空,为空则表明没有Hash冲突,就直接在当前位置创建一个新桶
- 如果当前桶油值(Hash冲突),那么就要比较当前桶中的key、key的hashcode与写入的key是否相等,相等就赋值给e,在第8步的时候会统一进行赋值及返回
- 如果当前桶为红黑树,那就要按照红黑树的方式写入数据
- 如果是个链表,就需要将当前的key、value封装称一个新节点写入到当前桶的后面形成链表。
- 接着判断当前链表的大小是否大于预设的阈值,大于就要转换成为红黑树
- 如果在遍历过程中找到key相同时直接退出遍历。
- 如果
e != null
就相当于存在相同的key,那就需要将值覆盖。 - 最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扩容。
get
1 |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
- 首先将key hash之后取得所定位的桶
- 如果桶为空,则直接返回null
- 否则判断桶的第一个位置(有可能是链表、红黑树)的key是否为查询的key,是就直接返回value
- 如果第一个不匹配,则判断它的下一个是红黑树还是链表
- 红黑树就按照树的查找方式返回值
- 不然就按照链表的方式遍历匹配返回值
从这两个核心方法(get/put)可以看出 1.8 中对大链表做了优化,修改为红黑树之后查询效率直接提高到了 O(logn)
。
问题
但是 HashMap 原有的问题也都存在,比如在并发场景下使用时容易出现死循环。
1 | final HashMap<String, String> map = new HashMap<String, String>(); |
- HashMap扩容的时候会调用resize()方法,就是这里的并发操作容易在一个桶上形成环形链表
- 这样当获取一个不存在的key时,计算出的index正好是环形链表的下标就会出现死循环。
- 但是1.7的头插法造成的问题,1.8改变了插入顺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为了内存可见性等安全性,还是需要ConCurrentHashMap
遍历方式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 HashMap 的遍历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 | Iterator<Map.Entry<String, Integer>> entryIterator = map.entrySet().iterator(); |
- 建议使用第一种,同时可以把key value取出。
- 第二种还需要通过key取一次key,效率较低。
ConCurrentHashMap
jdk1.7
- Segment数组
- HashEntry组成
- 和HashMap一样,仍然是数组加链表
1 | /** |
Segment 是 ConcurrentHashMap 的一个内部类,主要的组成如下:
1 | static final class Segment<K,V> extends ReentrantLock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
- 唯一的区别就是其中的核心数据如 value ,以及链表都是 volatile 修饰的,保证了获取时的可见性。
- ConcurrentHashMap 采用了分段锁技术,其中 Segment 继承于 ReentrantLock。
- 不会像HashTable那样不管是put还是get操作都需要做同步处理,理论上 ConcurrentHashMap 支持 CurrencyLevel (Segment 数组数量)的线程并发。
- 每当一个线程占用锁访问一个 Segment 时,不会影响到其他的 Segment。
put
1 |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
- 通过key定位到Segment,之后在对应的Segment中进行具体的put
1 | final V put(K key, int hash,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 |
- 虽然HashEntry中的value是用volatile关键字修饰的,但是并不能保证并发的原子性,所以put操作仍然需要加锁处理。
- 首先第一步的时候会尝试获取锁,如果获取失败肯定就是其他线程存在竞争,则利用
scanAndLockForPut()
自旋获取锁。
- 尝试获取自旋锁
- 如果重试的次数达到了
MAX_SCAN_RETRIES
则改为阻塞锁获取,保证能获取成功。
- 将当前的Segment中的table通过key的hashcode定位到HashEntry
- 遍历该HashEntry,如果不为空则判断传入的key和当前遍历的key是否相等,相等则覆盖旧的value
- 不为空则需要新建一个HashEntry并加入到Segment中,同时会先判断是否需要扩容
- 最后会解除在1中所获取当前Segment的所。
get方法
1 |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
- 只需要将 Key 通过 Hash 之后定位到具体的 Segment ,再通过一次 Hash 定位到具体的元素上。
- 由于 HashEntry 中的 value 属性是用 volatile 关键词修饰的,保证了内存可见性,所以每次获取时都是最新值。
- ConcurrentHashMap 的 get 方法是非常高效的,因为整个过程都不需要加锁。
jdk1.8
那就是查询遍历链表效率太低。
其中抛弃了原有的 Segment 分段锁,而采用了 CAS + synchronized
来保证并发安全性
- 也将 1.7 中存放数据的 HashEntry 改为 Node,但作用都是相同的。
- 其中的
val next
都用了 volatile 修饰,保证了可见性。
put
- 根据key计算出hashcode
- 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初始化
- f即为当前key定位出的Node,如果为空表示当前位置可以写入数据,利用CAS尝试写入,失败则自旋保证成功。
- 如果当前位置的
hashcode == MOVED == -1
,则需要进行扩容 - 如果都不满足,则利用synchronized锁写入数据
- 如果数量大于
TREEIFY_THRESHOLD
则要转换为红黑树。
get
- 根据计算出来的 hashcode 寻址,如果就在桶上那么直接返回值。
- 如果是红黑树那就按照树的方式获取值。
- 就不满足那就按照链表的方式遍历获取值。
1.8 在 1.7 的数据结构上做了大的改动,采用红黑树之后可以保证查询效率(O(logn)
),甚至取消了 ReentrantLock 改为了 synchronized,这样可以看出在新版的 JDK 中对 synchronized 优化是很到位的。
总结
套路: